肝癌的症状演变符合中医 “邪正消长” 规律,在早中晚三期呈现不同特征。 早期多为 “气郁阶段”,正气尚盛而邪气初聚,症状隐匿。常见胁肋隐痛,时作时止,劳累后加重,伴脘腹胀满、食欲减退,此为肝气犯脾之象。部分患者可见情志抑郁、睡眠不实,舌象多为淡红或边有瘀点,脉象弦细。此时肿块未显,易与 “胁痛”“胃脘痛” 混淆,需借舌脉变化辨识。 中期进入 “瘀结阶段”,邪气渐盛而正气渐虚。胁痛转为持续性刺痛,夜间尤甚,胁下可触及肿块,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湿热证候凸显,出现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色,伴口苦黏腻、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患者日渐消瘦,乏力加重,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数或涩,提示气滞血瘀与湿热互结。 晚期属 “虚损阶段”,正虚邪实并重。肿块迅速增大,腹痛剧烈,甚至不可触碰。正气衰败可见面色晦暗、形体羸瘦如 “皮包骨”,或见大量腹水,腹大如鼓,下肢浮肿。若肝肾阴竭,可见持续低热、齿鼻出血、烦躁失眠;若脾肾阳衰,则见畏寒肢冷、大便失禁、精神萎靡。舌象多为紫暗无华或光剥无苔,脉象细弱欲绝。 (责任编辑:广州御和堂中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