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当代医学强调全人治疗,强调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治疗。在肿瘤病因学的探讨中,社会心理因素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有关心理活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肿瘤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肿瘤发生的病因,目前的科学认识并不十分明确,有相关国际研究认为,肿瘤既是一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更是一种严重地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的心身疾病。近年来的心理一免疫学研究为这一认识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 肿瘤的发生到底与人们的精神心理因素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精神心理因素从三个方面直接对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作用: 1.人格特征方面 人格特征指在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是常言说的个性。那些不善于表达或发泄自己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害怕、绝望等),尤其是经常竭力压制这些情绪反应的个性的人,心理学上称之为C型人格。这类人由于负性情绪常常不能及时宣泄,而导致一系列退缩行为表现(如屈从、过分自我克制、回避矛盾、忍让、宽容、依赖、顺从),为取悦他人或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爱好、需要。经常感觉无力应付生活的压力,进而感到绝望和孤立无援,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克制、谨小慎微、没有信心等。研究表明,这类人的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性格类型的人群。 2.重大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 负性生活事件是指那些对个体而言痛苦的、较长时间影响的生活事件。过度的升学、工作和经济压力、亲人的生离死别、感情受挫等事件会带来精神心理压力,当这些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调整,持续时间越长,与肿瘤的发生关系越密切。 3.个人应付生活事件的能力 此能力是指个人对于内外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及达到预期的能力。社会的急速发展变化,会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能否良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恰当调整自我心态与行为,对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较好地实现自我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若不能良好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必然造成精神心理上的负担,导致精神心理异常,并比较终对机体的正常功能产生干扰和破坏。 充分认识肿瘤不仅是严重的躯体疾病,同时也是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罹患肿瘤疾病后,及时的心理疏导及调整,使自己逐渐从比较初的恐惧、拒绝、绝望的情绪中走出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肿瘤,对肿瘤疾病的有效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广州御生堂中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