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相比于欧美,我国人的胃受伤几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胃癌的八大问题。 1.胃癌是否有人种、地域、年龄的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我国新增胃癌病例为40.5万人,占世界新增病例的42.5%。事实上,胃癌的人种、地域差异较明显。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我国、日本、韩国3个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吃得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 胃癌也更青睐偏好高盐饮食的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或相对贫困地区的人群。 从年龄上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五十八九岁,但患者从几岁到90多岁都有。我碰到的比较小患者年仅9岁,具体病因不详。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病率增速较快,高于全国水平,且绝大多数属于弥漫型胃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2.胃癌有癌前病变吗?主要症状有哪些? 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阶段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少数可能会有黑便或呕血。而一旦症状较明显,往往说明胃癌已进入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逐渐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可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有呕血及黑便等。 3.哪些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何早期发现? 一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比较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比较小年龄为55岁,那么在40岁时就应做次胃镜检查。 二是有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 三是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馆复查。 4.如果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就会得胃癌吗? 有些胃病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重视,但有胃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胃癌。胃溃疡与胃癌明确相关,会加大患癌风险。长期、严重的慢性胃炎,如出现萎缩性改变、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人,必须严密观察。生活中,及时告别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少吃油炸、高盐食物等。此外,每年定期要看消化医生,他们将视你的具体情况,给出做胃镜、用药等具体建议。 5.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关系有多大? 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它与某种类型的胃癌有一定相关性。如果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是阳性,且合并有慢性胃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将来患上胃癌的风险较高,应及时清除。不仅本人应清除,家人也应及时检查,同时清除。 6.做胃镜很痛苦,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查方法吗? 检查胃镜如果不采取无痛措施,的确会比较痛苦。但目前来看,要想查出早期胃癌,只能通过做胃镜;用其他方式能查出的胃癌,已不是早期,而胃癌的期别,直接影响着调理率。 7.胃癌诊断有金标准吗?治疗胃癌的方法有哪些? 胃镜加病理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这是定性诊断,随后还要进行分期诊断。手术、放疗、化疗、支持治疗等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其中手术是调理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而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胃癌比较先进的治疗模式。它是基于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等综合判定,由相关的多科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一套诊疗方案,这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非常有必要。如果患者的分期、诊断等非常明确,则按照胃癌的相关规范治疗即可。 8.如果得了胃癌,该如何科学就医呢? 次诊疗对胃癌患者比较关键。如果得了胃癌,大家一定要明确两点:步,务必找消化肿瘤就诊;第二步,要等医生做好充分的检查和评估后,再做治疗决定。很多患者十分心急,恨不得今天确诊,明天就手术切除。排队检查?等不及!排队等床位?不愿意!于是,不少患者往往为了尽快治疗,去非消化肿瘤或不正规、不专业的医馆,接受不正规治疗。 胃癌被我们发现时,其实已经长了很长时间了,并不着急这三五天,除非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须立即手术。事实上,有些等待是为了更好地治疗,一定要给医生充分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分析肿瘤的时间,这样才能为你量身打造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胃癌的治疗水平差异较大,患者也可以通过医生是否充分了解你的身体状况、耐受力、病情分期等情况,评判他是否专业。 (责任编辑:广州御和堂中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