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肿瘤的密切关系不可不知!-中医治瘤-广州御和堂中医官网|网上预约挂号

从医济世,石氏中医出人才——石毓斌
从医济世,石氏中医出人才扁鹊妙手华佗神,思邈神药仲景论,神农本草时珍语,中医瑰宝救国人。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魁宝,几历浮沉,传颂至今,依然有一群人在为它奉献青春年华。广州御和堂石毓斌擅长辨证施治,把脉问诊间可道清人的身体虚实,用中医疗法为每一位病人治好病。严格自律是这一位中医突出的性 [详细]

广州御和堂中医
电话:020-8911529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9号

当前位置: 广州御和堂中医>中医治瘤

情绪与肿瘤的密切关系不可不知!

时间:2018-09-08来源:广州御和堂中医门诊作者:御和堂中医点击: 183 次

  人类抗击肿瘤已100多年,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相继问世,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治疗新技术亦层出不穷。在一系列对肿瘤的密集打击中,一些科学家正提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防治方法:快乐!

  癌症性格一说在社会上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人都深信:具有一些特定性格特质(比如神经质、易怒、悲观或是孤僻)的人群更容易成为癌魔狩猎的对象,而开朗乐观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这种观点究竟有没有根据?

  癌症死亡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话题。十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对癌症的三个1/3的解释,即1/3癌症病人可通过一级预防防治癌的发生;1/3癌症通过二级预防可明显提高生存率,甚至治疗;1/3癌症可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这个观点在10多年前提出,至今看来很有远见。

  2010年《细胞》杂志刊登了一个外国实验室的发现。实验室人员把一群小鼠放在一个丰富的生存环境,即笼子里放有各种小鼠喜爱的玩具,每只笼子中的小鼠数多于8只,保证它们尽情地互动,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小鼠被称为快乐小鼠。

  将快乐小鼠跟对照组小鼠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快乐小鼠的肿瘤变小了,证明良性的精神刺激对肿瘤竟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提示了一条神奇通路:大脑皮层良性刺激-海马区(快乐小鼠有脑来源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自主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抑瘤。实验涉及黑色素瘤、胰腺癌、结肠息肉病等。

  研究人员在实验鼠的饲养过程中也营造了丰富的生存环境,在饲养笼子里摆放了迷宫、玩具、房子、滑轮。在红外线拍摄下,记者看到,小鼠不仅白天玩,在夜间也玩耍频繁,表现活跃;而对照组小鼠则显得平静甚至有些呆滞。

  比较两组小鼠发现,快乐小鼠的肿瘤重量比对照组的都要低,有的肿瘤不仅变小,还消失了。实验涉及的黑色素瘤、胰腺癌、肺癌都有类似情况。其中,黑色素瘤抑瘤率43.1%,Panc02胰腺癌的抑瘤率为58.2%,Lewis肺癌癌的抑瘤率为36.5%。研究人员也在快乐小鼠的下丘脑发现了脑来源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

  在世界上几个零星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获得中枢调控系统与肿瘤关联的新证据。广州市肿瘤研究所比较近发现:良性精神刺激可能改变了癌细胞的代谢,同时影响到免疫系统。这提示了精神行为可能对肿瘤产生影响。

  中枢性调控系统包括全身的激素系统(肾上腺、性腺、甲状腺、其它激素器官);自主神经系统,这里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控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等。这好比身体内的中央政府。

  广州市肿瘤研究所同时关注并研究这两种系统,张志刚研究团队发现,肝存在着非神经来源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激素及其受体与局部免疫系统的调控网络。此前已有研发发现,脂肪细胞可合成雌激素与促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也就是说非内分泌细胞也可以分泌激素。这些发现提示,器官水平也可能存在一套甚至多套神经递质-激素-免疫的调控系统。

  我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馆广州市肿瘤研究所顾健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肿瘤的形成就是中枢性调控系统不作为、外周器官/组织的调控系统乱作为,肿瘤就是黑社会,自我膨胀,破坏社会稳定,破坏警察系统(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应该是攻击癌细胞的,结果被肿瘤教唆,变成了它的保护伞。肿瘤好比组建了一个体内的独立王国,这是肿瘤难治的根源。

  此前的研究把非现实性乐观主义认为是一种研究偏差;在早期的肿瘤临床试验中,这种偏差可能会对患者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产生影响。然而,乐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它也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普遍的倾向,或所谓的气质性乐观(Dispositional optimism)。在近期发表在Cancer上的研究,研究人员评估了在早期的肿瘤临床试验中,气质性乐观是否与患者或受试者的个人治疗效果的高期望(而不是治疗误解)相关。

  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更高期望的个人治疗效果相关,但不与治疗性误解相关。气质性乐观与非现实性乐观主义弱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无论是气质性乐观,还是非现实性乐观主义都被认为是与较高期望的个人治疗效果独立相关。

  在早期阶段的肿瘤临床试验中,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预期与一个更积极的人生观,或参与试验的具体方面的结果偏差的预期有关。并不是所有的乐观情绪都是一样的,在早期肿瘤临床研究中,不同类型的乐观倾向可能会有不同的后果。

  Scheier等人于1985年首次提出了气质性乐观这一概念,认为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他们认为,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拥有较高气质性乐观的个体对未来的事件报以积极的期待,相信结果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研究者认为,这种乐观的特质会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挫折,也会使个体具有更高的挫折承受力。

(责任编辑:广州御和堂中医)
本文由广州御和堂中医门诊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